利来国际AG注册开元寺(开元寺的解释)
文章出处:本站 人气: 发表时间:2023-09-12 21:19:26
泉州开元寺简介泉州开元寺游玩攻略
泉州开元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特色庙宇,一直香火颇为旺盛,每天都会吸引大量市民和周边游客前往参观,大家可以了解东南地区古代人民的信仰和智慧文化,也可以祈福平安,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弘一法师书写: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泉州开元寺简介
福建泉州开元寺,福建省最大的佛寺。整体规模远远超过了厦门大学门口的南普陀寺;当年民国奇人李叔同,法号弘一法师曾在此出家,最后在泉州圆寂。开元寺大雄宝殿的东侧有弘一法师的纪念馆。
开元寺,在三个方面雄据中国第一的位置:
1、宋代建造的东西两座石塔,是现存我国最高的石塔;
2、大雄宝殿木雕斗拱——24尊飞天乐伎,其造型精巧,为木制建筑中所罕见;
3、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檀。
漂亮的寺庙房顶
开元寺传奇的建造故事
开元寺最早建于唐垂拱二年,当时名为莲花道场;垂拱(685年正月—688十二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但由于实际上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一般算作武则天的年号)。
叫开元,则是因为武则天的孙子、杨贵妃的老公唐玄宗的年号。唐玄宗时大兴佛教,在全国每个州府盖一座开元寺;当时最多时全国有120座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则将武则天时期所建的周边几座禅寺合而为一,成为当时开元寺系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至于开元寺最初的建造,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泉州开元寺的檀樾主黄守恭,当年为官泉州(另说,黄守恭家中种桑养蚕,为泉州最早的桑蚕业开拓者),成巨富,有地三百六十庄。有僧名匡护禅师,向黄守恭求地建寺,黄不给。匡护禅师遂朝来暮往,殷勤日久。
现仍有一颗1300年前的古桑,占地8万平米
黄守恭对匡护禅师说:“若欲吾地,待吾后园桑树开莲花。吾将舍地给你。”匡护禅师欢喜而去。
第二天,匡护禅师又来,对黄守恭说,你后园的桑树开了莲花,请去欣赏。黄见花,颇不安,欲拂前言。僧飘然而去,并无踪迹。
公即染病,三年不愈,桑树三年开花不绝。
公叹曰:此僧人非常人也。乃榜贴各街寻之。
僧忽自至。公拜曰,前言已发,故所愿也,但未知地要几许?
漂亮的雕梁画柱
僧曰:一袈裟影足矣。公许之。僧以袈裟抛至半天,三百六十庄地尽行遮荫,黄守恭献地造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开始,先后建成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开元寺)。
因其处常有紫云盖地(另说寺的大殿建成后,忽然天降“紫云盖地”,致使殿前大庭一千三百余年众草不能繁殖。大书“紫云”二字揭于山门。开元寺的土地是黄守恭献的,寺内建檀樾祠,专奉黄守恭的禄位,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
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因为开元寺所在地原是一片桑树园。目前寺中尚存一株1300多年前的古桑树,现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
桑树园旁边的麒麟壁
大雄宝殿唐式飞天世间罕见
我们现在看到的泉州开元寺,其主体格局形成于宋代,之后历代都有修缮。现在的建筑主要修建于明清两朝。
唐垂拱二年建造的大雄宝殿,相传建寺时有“紫云盖地”,又称紫云大殿。因殿内立石柱一百根(内糟减去六根)又称百柱殿。
大雄宝殿,古称紫云大殿
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重檐歇山式,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
1388平方米。这些石柱和柱础,形式多样,有海棠式、内凹六棱圆柱、蟠龙圆柱、方柱式。大殿后廊明间有一对雕有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的十六角形辉绿岩檐柱。大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部分,有

73
幅狮子与人面狮身石刻,具有浓厚的古希腊、古印度雕刻风格,是明代重修开元寺时从废圯的印度教寺移用至此。石柱及铺间炉斗作仰莲式,屋架上重梁叠栋,秀巧精致。
大殿里供奉着五方佛,密宗的标准制式
殿中最富特色的是两排石柱和桁梁接合处的木雕斗拱,为二十四尊飞天乐伎,有的手持乐器,有的手捧文房四宝,轻歌曼舞于屋粱之间。佛教中称“迦陵频伽”,意为妙音鸟。
与敦煌飞天形象不同的是,这里的飞天都长有翅膀,而这些翅膀不但是装饰品,也是拱顶的支撑点,建筑上的力学原理与艺术上的美学原理巧妙地融为一体。这些飞天乐伎融中国飞天、印度妙音鸟、欧洲安琪儿造型艺术为一体,为木构建筑所罕见。
中国罕见的木雕飞天乐伎
40多米高的两座石塔中国唯一
主体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紫云屏、山门及天王殿、拜亭、拜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大殿东侧有檀樾祠、准提禅林,西侧有功德堂、尊胜院、水陆寺等。
大殿前方东、西侧矗立镇国塔和仁寿塔。
东西塔对峙立于大殿前东西方,相距约200米,是开元寺内最重要的附属文物。
宋朝建造的东西石塔,仍是最高的古石塔
东塔称镇国塔,初为唐咸通六年(865年)所建的五层木塔,北宋天禧年间改作十三级。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造为七层砖塔。现存建筑为南宋嘉熙二年至淳_十年(1238—1250
年)重建的花岗岩石塔,八角五层,仿木构楼阁式,通高48.27
米,每层四门四龛,逐层互换,外檐置护栏。塔心八角实心,架横梁与塔身相连,外壁依照五乘自上而下分别浮雕16尊佛教人物,塔基作须弥座,8
个转角各雕一尊力士,束腰处有40幅石雕,内有37幅佛传故事图。
甘露戒坛内景,两边的飞天非常精巧美观
西塔称仁寿塔,初为五代贞明二年(916年)闽王王审知兴建的七层木塔,号无量寿塔。南宋淳熙年间易为砖塔,改今名。现存为南宋绍定、端平年间(1228—1236
年)重建的石塔,通高45.06米,形制与东塔大致相似,唯须弥座束腰处刻40幅花卉鸟兽。在两塔160尊人物浮雕中,仅44尊为中国人形象。
东西塔为我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受过八级大地震而屹立不倒。东西二塔作为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大雄宝殿前的拜庭上正在喂食的施主
游览建议:
1、整个泉州的风景区并不大,开元寺的大门就开在就坐落在泉州鲤城区的西街上;
2、西街是泉州最热闹的一条街,有上千年的历史;很多知名的小吃和古建都在这个区域;
3、可以从开元寺的西门进、南大门出,接着可以逛西街网红小吃街以及各种故居遗址;
4、西街的最东头就是泉州的钟楼;东边是东街,把头就有三家知名的肉粽店;
5、与东西街交叉的是中山中路,中山南路的顶头就是天后宫、德济门;
6、去天后宫会路过府文庙,府文庙的旁边每晚7:30有泉州南音表演;
7、提线木偶表演:中山中路附近的通政巷24号,每周2、4、6下午4:00-5:00;
开元寺的历史背景开元寺的背景故事有哪些
1、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2、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柳州开元寺简介
柳州开元寺是唐代建造的皇家寺庙群,清末毁于一旦。现在,寺庙已经重建,规模也比较大了。在当地享有盛誉,香火旺盛,吸引了众多香客前来参观。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颁布诏书:在全国各县新建或改建若干寺院。这些寺院都是以开元的名字命名的。
这些保存至今的寺院已经成为佛教界的知名寺院,具有极高的宗教地位。由此可见,柳州开元寺闯入皇家寺院的情况并不多见。据考证,柳州开元寺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毁于清末。它的原址在留侯公园。
2005年6月,经过考古发掘,千年古刹遗址被重新发现。
遗址显示,老开元寺被柳州古城金水环抱,南北向,面对闹市,方便信众拜佛。因此,开元寺以其浓郁的香火,成为文人墨客和诗人喜爱的地方。徐霞客游历柳州时曾参观过这座寺庙。
宋元诗人吕本中写了一首诗《柳州开元寺夏雨》:
雨如深秋雨,啼归门遮僧隐居。
云何不见渊千岩,水涨山河流。
唤一声铃梦归空,人传书来风风雨雨。
如果田字不是我的脸,不要羡慕班超的排名。
现在回头看重建后的开元寺,另一处遗址位于都乐公园。虽然面临山和水,但正殿所在的山比左右两峰都低,有欺主之嫌。大厅虽然大,但是担心会散。
令当地信众欣喜的是,重建后的柳州开元寺比老寺更大,占地约8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
整个寺庙建筑群以唐风为典范。大雄宝殿的整体木结构是工程木与传统木的结合,通过榫和铆钉连接,室内大空间为穹顶屋顶形式,在我国工程木结构史上并不多见。
据说柳州开元寺是目前广西最大的佛教寺庙,是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文化观光区。
2012年1月30日,广西最大的佛教寺庙柳州开元寺在都乐公园重修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据当地信众反映,由于新寺距离市区较远,老人善男信女拜佛确实不方便,影响了寺庙的香火。
开元寺的历史背景
开元寺的历史背景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于是改名为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长寿元年改兴教寺,神龙元年又改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称开元寺。
乾宁四年王审邽重建。南宋绍兴二十五年被毁,寻重建。元代赐名大开元万寿禅寺。至正十七年又被毁。明洪武二十二年僧惠远重建。永乐六年扩建。万历二十二年重修,崇祯十年总兵郑芝龙等重建大雄宝殿。
民国初年,转道和尚任开元寺主持及慈儿院院长,转物和尚任开元寺监院,圆瑛法师任开元寺都监,共主修缮,改原时难全其功。
1960年重修拜亭和大雄宝殿。1973年政府拨款重建东、西廊。1989年后接受海外侨胞捐资,先后重修大雄宝殿、山门和准提禅院。196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开元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建筑格局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
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元寺
开元寺的解释
开元寺的解释
(1).寺名。在 福建省 泉州市 ,始建于 唐 垂拱 二年。 (2).寺名。 唐玄宗 开元 年间,令 天下 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年号为名。 著名 的有 陕西 凤翔 开元寺 ,寺内有 吴道子 、 王维 画。《 清一 统志·陕西凤翔府二》:“ 开元寺 在 凤翔县 城内北街, 唐 开元 元年 建,寺内亦有 吴道子 画佛像,东阁有 王维 画 墨竹 。”
词语分解
开的解释 开 (开) ā 启,张,把 关闭 的 东西 打开 :开启。开化。开诚布公。 分割:对开。三 十二 开本。 通,使通:开导。开窍。 使显露出来:开采(挖掘矿物)。开发。 扩大、发展:开扩。开拓。 发动或操纵:开动。开
